查看原文
其他

“十四五”规划再发力,“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能否如期面世?

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文化产业评论 2021-07-27
第3033期文化产业评论

近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与此同时,建设方案所涉及的省(区、市),也无一例外地把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纳入各自“十四五”规划。那么,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它们分别建在哪儿?现在进度如何?


作者 | 江宿珲(文化产业评论作者团)
编辑 | 鱼七七
来源 |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7432字 | 预计阅读时间19分钟


自2017年以来,中办国办先后印发《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此次《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列入其中,形成了“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布局,大家在热议的同时,对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等概念颇难厘清;对它们怎么建、建在哪?也充满好奇;更是对首个国家文化公园何时面世翘首以盼。今天,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为你逐一解惑。

国家公园概念的由来

关于“国家公园”的概念源,最早源自美国。1872年,美国建立世界首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之后,这个概念和模式被全世界许多国家所借鉴,尽管各自的确切含义不尽相同,但基本意思都是指自然保护区的一种形式。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图源:网络)


据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底,美国共建立了62个国家公园 ,将大约3.4万平方公里的公有土地纳入保护范围。因其具有极高品质的自然景观、出神入化的地貌特征,深受各国旅行者的青睐。

△2018年度旅游造访人数排名前10的美国国家公园

(资料来源:360百科)


我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起步较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于2015年正式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在9个省份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发改委同中央编办、财政部、国土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旅游局、文物局、海洋局、法制办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


根据《试点方案》,国家拟在北京、吉林、黑龙江、浙江、福建、湖北、湖南、云南、青海开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每个试点省份选取1个区域开展试点。试点时间为3年,2017年底结束。其目标是,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改革各部门分头设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自然遗产、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的体制,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和保护管理模式。

自2015年启动试点以来,我国陆续在10个试点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四川(陕西、甘肃)大熊猫国家公园、吉林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浙江钱江源国家公园、湖南南山国家公园、青海(甘肃)祁连山国家公园、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涉及12个省份,总面积超过22万平方公里,约占我国陆域国土面积的2.3%。

△2015年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为加快构建国家公园体制,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借鉴国际有益做法,立足我国国情,2017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并正式明确了我国国家公园概念。

中国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其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同时兼具科研、教育、游憩等综合功能。



与此同时,《总体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基本完成,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国家公园总体布局初步形成。到2030年,国家公园体制更加健全,分级统一的管理体制更加完善,保护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国家公园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区别

2018年2月,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等重要指示,落实国家“十三五”期间关于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规划要求,中央文改工作领导小组把“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列为年度工作要点,分别在河北、江苏、贵州三省开展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试点。


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主持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长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建设方案”)。会议指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对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9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建设方案》明确,要坚持保护优先、强化传承,文化引领、彰显特色,总体设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建设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扎实推进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等五大工程。

△长城河北金山岭段(图源:网络)


那么,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它与此前试点的国家公园有何区别?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文化公园,就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综合前文(国家公园的由来)所述,2015年我国开展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的是保护自然生态和动植物多样性,并不具备太多文化上的意义。由此延伸可见,国家文化公园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果引申而来,是国家公园新的发展形式,也是国家公园理论研究和分类探索的延续。两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京杭大运河江苏高邮段(图源:网络)


从保护定位上看,国家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类型之一,属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的禁止开发区域,纳入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管控范围,实行最严格的保护。首要功能是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保护,是相对封闭的系统保护。

而国家文化公园,除了具有国家公园最重要的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旅游功能外,国家文化公园还包括遗产保护、文化传承利用、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共享功能,它更加讲求还生态、还文化、还园于民的理念。其特征是突出创新性、公益性、开放性和国际性。

△贵州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图源:网络)


从保护范围看,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均为超大型长距离重大题材文化线路,跨越时代悠久,沿革演变复杂,地域空间广袤,范围包括除上海、海南、西藏及台港澳之外中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有的范围还存在多个省市重叠交叉。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区、市)

△中国历代长城分布图(图源:可视化星球)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永济渠(卫河)、通济渠(汴河)10个河段。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8个省(市)

△大运河流域线路分布(来源:新乡日报)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市)

△红军长征路线路(制图:陈玉)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以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由东向西包括上、中、下游和11个河段。主要涉及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其中,陕西,是国内邻接省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中国黄河流域图(图源:网络)
 
 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
 
据2019年《建设方案》明确:“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到2023年底基本完成,其中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作为重点建设区于2021年底前完成。时隔一年,各地进展情况如何?

文化产业评论(ID:whcypl)盘点梳理发现,自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均高度重视,包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所涉及的各省(区、市)正按《建设方案》稳步推进,其中,河北、江苏、贵州等重点建设区进展较快,已经完成重点项目规划设计,部分项目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突破。

一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火如荼

据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消息:12月11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在会上指出,要深刻把握长城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长城文化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价值和作用,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走廊、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代表国家水准和展示国家形象的靓丽名片、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

△文旅部召开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
(长城网记者 张瑞雨 摄)

会议报道透露,去年以来,文旅部会同河北省编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初步形成45个项目、预计总投资额287.4亿元的省级项目库。截至目前,长城河北段已落实资金52.11亿元,已开工项目25个,太子城遗址保护利用、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一期等项目已基本竣工,金山岭文旅融合示范区提升等标志性项目建设任务过半,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配套工程已启动建设。

△建设中的崇礼太子城冰雪小镇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另据张家口市文广旅游局介绍,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张家口段,按照规划重点实施25个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崇礼“长城脚下冬奥会”精品长城国家文化公园11个规划项目(其中,保护传承项目3项、环境配套工程1项、文旅融合项目7项)、大境门“万里长城交汇万里茶道”长城国家文化公园14个规划项目(其中,保护传承项目2项、环境配套工程2项、文旅融合项目10项)

△张家口清河影视基地古建筑主题区(图源:网络)

此外,山东省2020年省财政筹集26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5个长城山东段项目予以贷款贴息扶持;依托齐长城世界遗产廊道和沿线文旅资源,打造“齐长城文化旅游带”。同时,争取国家专项保护经费1745万元,以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为原则,对齐长城博山风门道关、两平段和淄川城子段等进行修缮。

二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提速

今年以来,随着《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大运河河道水系治理管护专项规划》《大运河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和《大运河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相继印发,沿线8省(市)也分别编制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分省实施规划。

江苏成立由省主要领导任组长、沿线11个城市和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规划》,成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设立初期规模200亿元的大运河文旅基金,加快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重点项目建设。其中,位于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将在2021年7月1日前开馆迎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主体外观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浙江省湖州市,围绕塑造江南文化遗存保护区、运河生态保护示范区、全域文旅融合先行区、绿色开放发展带动区,编制《湖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大项目推进计划》,初排南浔大象酒店、德清新市三个半岛古镇保护开发项目(运河·新天地)、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2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2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8.2亿元。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图源:网络)

今年3月,大运河河南省洛阳段“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正式开工。该项目总占地面积750亩,由老城区和瀍河区两部分组成。老城区总投资15亿元,项目占地面积256.7亩,主要建设隋唐大运河桥坊公园、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驳岸和码头、亲水广场、景观微地形、绿化等。其中,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项目总投资5.5亿元,总占地面积47.7亩,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效果图(图源:洛阳网)
 
此外,北京、天津、河北、安徽、山东等省(市)结合实施规划和任务,也在加快推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相关项目建设。

三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同步发力

为全力确保在2021年7月前完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项目建设,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一核一线两翼多点”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目标,其中“一核一线”主要在遵义。由此可见,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是重点,而遵义又是贵州的重中之重。

△遵义会议会址(图源:梁军摄影)

据悉,“一核”即遵义会议会址,包括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周边长征文化遗址遗迹、纪念设施、陈列展示场馆、文化街区等。“一线”即以中央红军在遵义期间从强渡乌江、召开遵义会议、转战四渡赤水、突破乌江一线的红军遗址遗迹、会议会址、纪念设施、长征故事和人文资源等的长征文化线路。“多点”即与红军长征在遵义经典线路相关联的重要节点。

按照贵州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意见,拟在遵义实施十项代表性工程:长征文物保护传承工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线性展馆建设工程;“遵义干部学院”研培体验工程;遵义会议核心园——遵义战役纪念园;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带建设项目;长征步道及红军村建设工程;《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项目;“长征红云”数字云平台建设工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子规划项目实施工程;建立一套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管理机制体制。

△红色经典舞台剧《伟大的转折》(图源:网络)

截至目前,遵义市已向上申报六大代表性工程,概算总投资148.29亿元,部分重点项目已启动建设。其中,遵义战役纪念园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建设项目已完成馆舍设计方案;《伟大转折》演艺综合体项目已完成《创意策划方案》。

与此同时,江西、湖南、云南、四川、甘肃等与红军长征路线路关联地,按照国家长征文化国家公园项目实施规划同步发力。如,江西赣州于都打造长征集结出发地文化公园,四川甘孜县红军长征文化遗址遗迹文化公园,甘肃省景泰县西路军大拉牌战斗遗址公园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四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后来居上

与“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度相比较,虽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未纳入2019年《建设方案》,但在国家相关部委和主要涉及地区的共同推动下,建设进展同样取得丰硕成果。

陕西作为横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中部的重要枢纽,早在2017年“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出台前,就将建设秦岭国家公园、黄河国家公园、黄帝陵国家文化公园三大国家公园列入了文旅重点规划,其中包括汉长安城遗址文化旅游景区、宝鸡岐山周文化景区、乾陵唐文化景区、黄河壶口文化景区、郑国渠国家水利风景区中国石峁石城遗址公园64个文旅融合重点项目

△西安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图源:网络)

河南境内黄河流域面积为3.6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1.6%,涉及三门峡、济源、焦作、洛阳、郑州、新乡、开封和濮阳8个省辖市27个县(市)。近年来,河南省积极争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以规划建设黄河黄金文化旅游带为抓手,分别在郑州、洛阳、开封建设3大文化旅游片区。在项目谋划方面,未来五年将规划建设包括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领域的1041个项目,总投资4.7万亿元。

△郑州黄河文化公园(图源:经济日报)

地处黄河流入渤海的交汇处的山东省,围绕黄河“一廊四区多点”空间布局,培育主题鲜明、布局合理的儒学研学之旅、黄河记忆乡愁之旅等7条黄河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黄河入鲁”“黄河古风”“黄河入城”“黄河入海”等黄河旅游品牌,推动“天下第一泉”景区、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等5A级旅游景区建设,为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共贴息支持沿黄地区15个重点文旅项目2962万元,完成投资近110亿元。

结语

国家文化公园未来可期,从巍峨的万里长城到伟大的万里长征,从壮美如诗的大运河到奔腾不息的母亲河,皆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以国家之力,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四大国家公园建设,是一项重大战略性文化工程。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所阐述的那样:国家文化公园作为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走廊、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代表国家水准和展示国家形象的靓丽名片、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和旅游体验空间。

近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议》再次指出,加快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与此同时,《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所涉及的省(区、市),也无一例外地把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纳入各自“十四五”规划,并对结合完成时限提出了目标任务。更可期的是,长城河北段、大运河江苏段、长征贵州段等重点项目有望于明年与大众见面。

从2015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2019年实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标志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承发展正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也标志着国家文化公园的中国探索取得了成功实践。随着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在各地规划建设,未来必将有更多具中国文化底蕴的世界级国家文化公园精彩亮相。
 
部分参考资料:
1.【新华社】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答记者问
2.【江南大学学报.2019.9】王健,王明德,孙煜.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人民日报人民文旅】一文读懂:什么是国家文化公园? 
4.【文旅中国】高质量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5.【搜狐焦点杭州】杭州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
6.【湖州微宣】湖州市狠抓“四重”,有序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7.【中国旅游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如何推进?这个会议做出安排
8.【大众日报客户端】黄河、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山东这样建
9.【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机报】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在即
10.【河南商报】河南有望成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


留言话题互动 

你对国家文化公园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发表您的看法


推荐阅读

 主题搜索 


文化产业顶尖大号“文化产业评论”,在业内具有广泛和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企业、机构、行业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是国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业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及科学决策的重要参考。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申请转载/加入研习社
请加小助理微信号:whcy00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文化产业评论」,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

欢迎给江宿珲打赏,您的支持就是他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